热门搜索:
智能封闭集菌仪ZW-2008微生物无菌检测装置产品说明:
ZW-2008集菌仪是一次性使用全封闭集菌培养器的配套使用设施。一体化不锈钢机壳设计:采用L304卫生级不锈钢,解决了无菌室. 微生物室高洁净仪器的要求。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因传统集菌仪表面生锈问题造成的维修、换等产生的成本。避免了因为化学物质对表面的腐蚀,机壳表面设计不留死角。通过集r菌仪定向蠕动加压原理,使供试品中微生物截留在滤器中的微孔滤膜(0.22µm*47mm或0.45µm*47mm上,通过冲洗滤膜除去抑菌成分,然后把所需的培养基通过进样管道直接引入全封闭过滤集菌培养器中,放置在培养箱内进行无菌培养。
适用范围:
1、制药行业:纯化水、注射用水、无菌制剂(大输液、小针剂、粉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眼用制剂、保养液等)的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2、医疗器械行业:纯化水、注射用水、、、输血器、静脉导管等的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3、食品、饮料行业;4、环保行业等。
技术参数:
型号:ZW-2008;电 源 :220/50Hz
转 率 :120W;转 数 :0-240prm
悬架总高度:35cm
重 量 :15kg
智能封闭集菌仪ZW-2008微生物无菌检测装置一、集菌仪操作步骤
1、把仪器的蠕动泵柄和钩松开,将培养器的软管正确放入蠕动泵的定位槽内,锁紧蠕动泵柄及钩。
2、在停止状态时,按一下“RUN/STOP”键或踩动一下脚踏开关,仪器即启动,显示屏上显示仪器输出转速;而仪器转运的慢,可根据需要在仪器工作时,通过“UP”、“DOWN”键“30R”、“60R”、“100R”“160R”“220R”档位键随时调整,有效转速可达30rpm-220rpm
3、在粉针剂溶解时,建议使用转速在30rpm上下(可直接按“30R”键启动);在大容量注射剂过滤操作时,建议使用转速为160rpm上下(可直接按“160R”键启动);然后根据具体需要做微调,使用“UP”、“DOWN”键作上下调整。
4、当换检品和完成过滤时,再按一下“RUN/STOP”键或踩动一下脚踏开关,仪器即停止运行。
智能集菌仪对于液体样品操作
●先取出我们配套使用的一次性培养器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在无菌室内打开包装。
● 然后将一次性培养器逐个插放在不锈钢排液槽上(仪器上的几个小孔,每个孔安放一个培养皿即可)。
● 将一次性培养器的弹性软管装入集菌仪的蠕动泵头,要求定位准确,软管走势顺畅。
● 打开待检供试品瓶(袋)的插针孔并做环形消毒,(若检测安瓶样品,先将安瓶颈部做环形消毒,然后再打开)将样品瓶(袋)定位。
● 拔去进样针管护套,针头和供试品瓶口过酒精灯火焰消毒,插入样品瓶中,开启智能集菌仪,将供试品瓶倒置,实施过滤集菌(应避免双芯针管进气滤膜被药液浸湿,影响进气;若样品为袋装不存在该问题)重复操作每个样品的过滤程序。
● 完成集菌后,若样品具有抑菌作用或含防腐剂(按抑菌性样品的sop进行操作,下次提供菌性样品的sop)
● 启开已灭菌好的培养基瓶,将针头和培养基瓶口过酒精灯火焰消毒,针头插入培养基瓶中。
● 摘下一次性培养器部空气滤器开口的胶塞,套在一次性培养器的底口上,用软管夹子依次开闭软管,开启集菌仪,将培养基泵注入的培养器内。(先取两个夹子夹住弹性软管定位处的两根管子,先加入改良马丁培养基;再取另外一个夹子夹住另外一根管子,并用夹子夹闭与一次性培养器连接部的软管,留出5-6cm软管,剪除其余部分,并将开口端插在空气滤器的开口上。
智能封闭集菌仪ZW-2008微生物无菌检测装置● 分别按照药典规定的培养时间进行培养。
● 观察培养情况,若需取样分离培养,可将软管消毒,用无菌插入软管抽取所需量做进一步检查。
1.3.8 分别按照规定时间培养。
1.3.9 观察培养情况,若需取样分离培养,可将软管消毒,用无菌插入软管抽取所需;量做进一步检查 。
1.1 智能集菌仪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过程
1.1.1 取滤膜(直径50mm)N张,浸泡在纯化水里约5分钟。 1.1.2 用镊子取出滤膜,平帖在不锈钢网面片放入不锈钢底座里,放入垫片和0型圈,将螺盖和杯体盖紧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全封闭过滤培养器。
1.1.3 灭菌,用牛皮纸将组装好的培养器包好,放入高压湿热灭菌锅里,121℃,0.1MPa进行灭菌。
1.1.1 取灭菌好的培养器至微生物限度检定室,进行集菌过滤。
1.1.5 打开配制好的固体培养基,将集菌好的滤膜平帖在培养基上(滤膜上不可以有气泡产生)。 1.1.6 按照规定进行培养。
1.5 智能集菌仪注意事项
1.5.1 在集菌仪泵头定位卡合上之前(需扣紧蠕动泵东),严禁启动开关,否则将可能倒置手部受伤。 1.5.2 若无菌室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时,应将仪器移至封闭罩内,或搬出无菌室,以免损坏电子不见和仪器表面。
1.5.3 应保持取样针上的过滤膜干燥,气流畅通,正常进液。方法是在取样针插入瓶装流体样品时,应先开机,然后倒置容器瓶。
1.5.1 若敬业管内出现过多气泡,应将泵速降低,并检查进气滤膜是否被浸泡,若不能进液,则检查进液针是否畅通。